中國時報【祁立峰】
電影《樂來越愛你》(La La Land)近來席捲話除油煙機推薦題,除了那種老派而勵志的劇碼設定──流落酒吧賣藝為生與現實妥協的鋼琴家,在好萊塢小咖啡館當女侍卻真心妄想一朝暴得大名的小演員,以及夢想,愛情與殘酷現實的辯證。《樂》的導演在前作《進擊的鼓手》就曾纏纏碎碎挑了這樣亙古的主題來闡釋,天賦的才華與不屑的努力,真正的天才到底是哪一種?是渾然天成無須雕琢就讓世人驚豔的神童?還是堅持不放棄,經過魔鬼訓練而硬挺下來的傢伙?
而《樂》劇中女主角完成了她孤高晦澀、唯獨自賞的獨角劇,男主角則背棄了古典爵士的堅持,選擇一份穩定且有著固定粉絲樂團鍵盤手職位。這故事設定拉油煙處理出來的二元對立聲線很清晰──是要放棄夢想與現實妥協、獲得安穩的生活甚至功成名就?還是要堅持理想交出孤絕避世的作品,如艾瑪史東謝幕那黯淡光景,舞台燈光一霎給燃亮,這才驚覺台下觀眾稀落冷清,連場租都付不清……
這可能是每個藝術創作者都曾經過的自我詰問──是要貫徹自我的美學理想,相信觀眾有朝一日能認同自己的堅持?還是與市場妥協交出討喜賣座而再無靈魂的媚俗之作?但你總覺得其中難免有悖論,試想身為寫作者,在這樣一個出版冰風暴,景氣傷寒冬的時代,就算自己如何配合出版社,透過細膩的市調,綿密的行銷,直球對擊市場缺口交出符應市場品味的作品,但銷售結果還是失敗不若預期呢?讀者仍然不買帳呢?堅持理想與熱情讓人們感動,放棄堅持選擇妥協與邪魔訂了盟約,難道沒有繼續一敗塗地的可能性嗎?
你忖度這才是如荒漠般的現實世界吧。不若《浮士德》裡那理所當然的出賣靈魂與否的抉擇。如果放棄夢想後仍然伊于胡底呢?如果鬆口了妥協了改弦更張了,最後仍一無所有呢?如果我們壓根就錯估了所謂的通俗與典正,誤涉所謂的巴人下里,流俗與市場的能指,那又該如何是好?
過去這幾年你開始寫些人文普及的推廣文,讀者相較你過往自許文藝教養、調度熠熠光暈完成的散文或小說來得多了些。只是曾經與你共擁同織玫瑰色幻夢,相濡以沫度過文藝少年少女時期的學妹,青鳥偶傳雲外信般發來訊息,質問你這些丕變而流俗的風格,指陳你的枯槁、乾涸,凡氣盡露。最後學妹總不忘加上這一句──「這不是你真正想寫的作品吧?」
就你所知的文學史昭昭典故裡,太多那種關乎江郎才盡、此後文風不外乎鄙詞累句的隸事,那些彩雲若錦,斑斕到無以逼視的生花妙筆,一個曉夢乍醒還寒時分,就這麼被沒收了奪走了,像大江健三郎《換取的孩子》寫的伊丹十三及最末的童話隱喻,從此光寂影滅再無聲響。真的是這麼一回事嗎?
往日崎嶇,風煙日暮,到了某個年紀後你等才終於體貼到夢想本身就充滿悖論。當堅持成了一種偽裝或表演,那樣的夢想未免太廉價了。我們幻見中的藝術家摧枯拉朽、吃草吃土也要堅持創作初衷絲毫不妥協,終於長日將盡殘了老了,世間東塗西抹,千里馬終遇伯樂,那些放棄的轉向的成了懦弱怯戰者,理所當然得被文學史驅逐。
只不過這樣的夢想,充其量只能當成熱血動漫的封面彩頁罷了吧。
油煙處理DIY
F927C028A961C49E
留言列表